亲爱的同学们:
为切实保障大家在校期间的安全与稳定,营造和谐、平安的校园环境,安全工作处结合校园安全实际,从政治安全、治安防范、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提出以下注意事项,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。
一、政治安全
1.树立正确政治观念
正确的政治观念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,其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。爱国是首要体现,它意味着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。大学生应时刻心系国家,关注国家的发展与命运,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。拥护党的领导也是核心要素之一,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,只有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,才能确保国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。
同时,要树立法治观念,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维护社会秩序。具备国际视野,在全球化背景下客观看待世界,既不盲目排外,也不崇洋媚外。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,能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,明辨是非对错,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2.警惕政治渗透
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,政治渗透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。网络不良信息是常见的渗透方式之一,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政治言论、歪曲历史事实,企图误导大学生的思想。境外势力蛊惑也不容忽视,他们可能通过举办所谓的学术交流活动、提供资助等手段,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洗脑,传播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。
此外,一些宗教极端思想也可能以隐蔽的方式渗透进校园,破坏校园的和谐稳定。面对这些政治渗透,大学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,增强自身的政治鉴别力。要学会理性看待网络信息,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。同时,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,自觉抵制境外势力的诱惑,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校园的稳定。
3.维护校园政治稳定
学生在维护校园政治稳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义务,以下是具体行为表现:
传播正能量:积极传播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,通过参加校园活动、社交媒体等渠道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政治氛围。
抵制不良言论:在校园内,若遇到诋毁国家、歪曲历史等不良言论,要敢于站出来制止,及时向学校安全工作处或相关部门报告,共同维护校园的政治安全。
参与政治学习: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,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,增强对错误思想的辨别能力。
遵守校园规定: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,不参与非法集会、游行等活动,以理性、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。
团结同学:与同学们友好相处,相互尊重,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人际关系,避免因个人矛盾引发影响校园政治稳定的事件。
二、治安防范
1.宿舍防盗
宿舍是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,了解常见盗窃方式并做好防范至关重要。顺手牵羊是较为常见的盗窃手段,窃贼趁宿舍无人或同学疏忽时,将放在桌上、床上的手机、钱包等财物拿走。翻窗入室也时有发生,不法分子通过未关闭的窗户进入宿舍行窃。此外,还有人会以借宿、推销等名义进入宿舍,伺机盗窃。
为防止宿舍被盗,同学们要养成随手锁门、关窗的好习惯,离开宿舍时务必检查门窗是否锁好。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、相机等,应放置在带锁的抽屉或橱柜中,条件允许的话,可与舍友合买保险柜。同时,要保管好自己的钥匙,不随意借给他人。若发现可疑人员在宿舍附近徘徊,应及时向安全工作处报告。
2.公共场所防盗
在食堂、图书馆、运动场等公共场所,同学们也要时刻保持防盗意识。在食堂就餐时,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,不少同学会将外套、书包等物品随意放在座位上,这给了小偷可乘之机。因此,要将贵重物品放在自己视线范围内,如需起身,最好随身携带。
图书馆是学习的地方,大家往往专注于阅读和学习,容易忽视财物安全。不要将手机、钱包等放在桌面无人看管,可使用带拉链的书包,并拉好拉链,将书包放在身前或有遮挡的位置。
运动场是运动健身的场所,同学们运动时会将衣物、背包等放在一旁。此时,要留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,尽量将贵重物品放在有专人看管的地方。一旦发现有人形迹可疑,要提高警惕,必要时可向工作人员反映。总之,在公共场所一定要保管好随身物品,时刻留意周围情况。
3.应对突发治安事件
遇到抢劫、抢夺等突发治安事件时,可采取以下应对方法:
保持冷静:遭遇此类事件,切勿惊慌失措,要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,冷静思考应对策略,避免因慌乱做出错误举动,导致自身受到更大伤害。
确保人身安全: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不要与歹徒进行激烈搏斗,以免激怒对方,危及自身生命。应按照歹徒的要求交出财物,不要为了保护财物而冒险反抗。
及时报警: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,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。准确清晰地告知警方事发时间、地点、歹徒的体貌特征、逃跑方向等信息,以便警方迅速展开追捕。
保留证据:尽可能记住歹徒的衣着、口音、体型等特征,如有可能,可悄悄收集现场的相关证据,如歹徒留下的物品、毛发等,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。
寻求帮助: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,向路人、附近商家或保安求助。人多力量大,众人的协助可能会让歹徒有所忌惮,增加自身的安全系数。
三、交通安全
1.校内交通安全
校内骑行电动车时,同学们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则,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。首先要遵守“十严禁”,严禁在校园内超速行驶、逆行、带人、双手离把、撑伞骑行等危险行为,这些行为不仅违反规定,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。
骑行过程中,一定要佩戴好头盔,它能在意外发生时有效保护头部,降低伤害程度。同时,要控制好车速,校内人员密集,道路狭窄,过快的车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,应将车速保持在安全范围内。
此外,在转弯、经过路口时,要提前减速,注意观察周围的行人和车辆,确保安全后再通过。停车时,要将电动车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区域,不得随意停放,以免影响校园秩序和其他人员通行。希望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校内交通规则,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。
2.校外交通安全
校外出行,同学们在不同交通场景都需注意安全。步行时,要走在人行道上,若没有人行道,应靠路边行走。过马路时,一定要遵守交通信号灯,红灯停、绿灯行,切勿闯红灯。在通过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时,要左右观察,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,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或低头玩手机。
乘车时,选择具有营运资质的正规车辆,不乘坐车况不好和无营运资质的黑车。乘坐公交车要在站台有序等候,上车后抓好扶手。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时,尽量记住车牌号,可拍照留存,乘车过程中系好安全带。如果是多人同行,尽量不要分散乘坐不同车辆。总之,校外交通场景复杂,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,确保出行安全。
3.交通事故处理
发生交通事故后,可按以下流程处理:
及时报警:第一时间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,准确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大致情况等信息。若有人员受伤,还需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保护现场:在交警到来之前,尽量保护好事故现场,不要随意移动车辆和相关物品。若因抢救伤员等特殊情况需要移动,应做好标记,以便交警准确判断事故责任。
救助伤者:若有人员受伤,应立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助,如止血、包扎等,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。
搜集证据:记录事故现场的相关情况,如拍照、录像,留存事故现场的痕迹、车辆位置等信息。同时,记下对方的姓名、联系方式、车牌号、驾驶证号等信息。
协商赔偿:在交警认定事故责任后,可与对方协商赔偿事宜。若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,可签订赔偿协议。若协商不成,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。
四、消防安全
1.宿舍火灾预防
宿舍火灾严重威胁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,了解常见原因并做好预防至关重要。违规用电是引发宿舍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,部分同学为图方便,私拉乱接电线,使电线负荷过大,容易引发短路起火。使用不合格电器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,这些电器质量不过关,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,引发火灾。此外,使用易燃物品如蜡烛、酒精炉等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。
为预防宿舍火灾,同学们要购置合格电器,从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证的电器产品。不私拉乱接电线,如需使用多个电器,可使用合格的插线板,并注意插线板的功率限制。不使用易燃物品,如需照明,可使用手电筒等安全照明工具。离开宿舍时,要关闭所有电器电源,拔掉插头,确保用电安全。
2.初期火灾扑救
掌握不同类型火灾的扑救方法,能在火灾初期有效控制火势,减少损失。当遇到木头、纸张等固体可燃物起火时,可使用水进行扑灭。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温度,使其低于燃点,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。但要注意,浇水时应从火源边缘开始,逐渐向中心推进。
若遇到油类、酒精等液体起火,不能用水扑救,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,会使油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并扩散火势。此时,可用沙土覆盖,隔绝空气,使火熄灭;也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,它能迅速降低温度并隔绝氧气。
对于电器火灾,应先切断电源,再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,切勿用水扑救,以免触电。在扑救初期火灾时,要保持冷静,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合适的扑救方法。
3.火灾逃生技巧
在火灾发生时,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至关重要,以下是一些要点:
用湿毛巾捂住口鼻:火灾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能有效过滤部分烟雾和毒气,减少吸入量,避免中毒和窒息。
弯腰前行:烟雾通常会向上飘散,贴近地面的空气相对较为清新。弯腰前行可以让我们尽量呼吸到新鲜空气,同时也能降低被烟雾遮挡视线的风险。
不乘坐电梯:火灾可能会导致电梯故障,使人员被困其中。而且电梯井就像一个烟囱,会加速烟雾和火势的蔓延,乘坐电梯非常危险,应选择楼梯逃生。
寻找安全出口:进入场所后,要先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。火灾发生时,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指引,迅速前往安全出口。
绳索逃生:如果无法通过楼梯逃生,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或床单等自制逃生绳索,将其一端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,然后顺着绳索滑下。
等待救援:如果无法逃生,应选择靠近窗户、通风良好的房间等待救援。用鲜艳的物品在窗口挥舞,发出求救信号。
五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
1.常见诈骗类型
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大学生需提高警惕。网络聊天诈骗较为常见,不法分子通过盗取微信、QQ等账号,与亲友聊天并以急需用钱为由实施诈骗;或是在社交平台伪装身份,获取信任后诱导转账。
网购诈骗也时有发生,骗子会制作虚假购物网站,以低价商品吸引学生,付款后便消失不见;还有商家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为由,诱导学生点击链接,盗取银行卡信息。
校园贷诈骗危害极大,一些不法平台以“无抵押、低利息、快速放款”为诱饵,吸引学生贷款,之后通过高额利息、逾期费用等让学生陷入债务陷阱。此外,网上中奖诈骗、冒充公检法诈骗等也屡见不鲜,大家务必小心防范。
2.诈骗防范措施
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同学们需掌握以下具体方法。首先,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,包括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,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,极易造成财产损失。在社交场合和网络环境中,要保持警惕,不随意填写来路不明的表格。
其次,切勿点击陌生链接。很多诈骗分子会通过短信、邮件、社交软件等发送带有病毒或钓鱼链接的消息,一旦点击,手机或电脑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,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被盗取。
再者,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打开预警功能。该APP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、短信,还能提供防诈预警和学习防诈知识。此外,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,不贪图小便宜,不相信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好事。遇到可疑情况,及时与老师、家长沟通,或拨打110咨询。
3.被骗后处理办法
若不幸遭遇电信网络诈骗,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:
及时报警:第一时间拨打双林派出所报警电话88467616,向警方详细说明被骗的时间、地点、方式、金额等具体情况。报警越及时,警方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保留证据:尽可能收集和保留与诈骗相关的证据,如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、通话录音、短信内容等。这些证据对于警方破案和追讨损失至关重要。
配合调查: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,如实提供所知的一切信息,包括诈骗分子的体貌特征、联系方式、作案手段等。按照警方的要求,完成相关的笔录和手续。
联系银行:尽快联系自己的银行,冻结银行卡或账户,防止诈骗分子继续转移资金。同时,向银行咨询资金追回的可能性和具体流程。
告知亲友:及时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自己被骗的情况,提醒他们提高警惕,防止类似的诈骗发生在他们身上。
安全无小事,责任重于山。请同学们树牢“安全第一”意识,主动学习安全知识,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。若发现安全隐患或需要帮助,请随时联系安全工作处24小时值班电话:88190110、88181507,值班地点:第一教学楼一楼127室。
让我们携手共建平安校园,为美好大学生活保驾护航!